無盡延伸的道路―從烏來至三峽熊空聯外道路開發計畫談起

  寧靜烏來

從公車終點烏來站下車,穿過收費停車場,右轉經過一座小橋,眼前有兩個選擇:直走就進入禮品店、飲食店和咖啡座林立的熱鬧街區;而左側的拉卡路,看來是條少人行的寧靜道路。在四月初的星期五下午,心煩意亂的我決定圖個清靜:一個人,向左走。

拉卡路沿著桶后溪前進,路旁住家不多,商店更少,倒有標示牌告訴遊人這是條賞鳥路線。走在樹蔭遮蔽的蜿蜒路上,溪對岸峻峭優美的山頭,春天樹梢葉子耀眼的新綠令人驚艷。耳邊除了桶后溪的水聲,也不時傳來陣陣鳥鳴。經過一間小小的溫泉民宿,屋旁樹上聚集了十數隻樹鵲,漂亮卻聒噪得令人側目。路旁不時有小徑可下到溪邊;其時正值桶后溪封溪期間,禁止釣魚、烤肉,石灘上看不到半個人影。於是我找了塊大石舒服地坐下,撥弄清涼的溪水,看著對岸樹梢上的紅山椒鳥,一公一母,一紅一黃,在玩著愛情的追逐遊戲。就這樣我的煩躁與苦悶,被溪水沖得無影無蹤。

最近一次探訪烏來,乃是五月初雪白的油桐花開到後期的時節,在台大學生、也是本文攝影的黃泰華帶領下,來趟「夜訪螢火蟲」。入夜不久,正值晚餐時分,在桶后林道深處沒有路燈光害的地方,兩側草叢裡微弱的光點開始出現,愈來愈多,終於像點亮了一地的星星,冉冉升起,朝著高處的樹冠移動。此刻是黑翅螢大發生的時候。面對這美麗感人的畫面,不禁想到,如果說對天上流星許願會實現,那麼對著這些流動的地上星光許願,是否更應該實現?

感動了一會兒之後,暫別螢火蟲,走到下面的阿玉溪一探。溪畔巨石背後掩護著一灘淺淺的水塘,在探照燈的照射下秘密完全現形-清澈的淺水裡浮沉著半分解、和已分解到只剩葉脈的落葉,成群小蝌蚪優游其間;還有,一對交配中的翡翠樹蛙!泰華抓著相機,擺出各種高難度的姿勢,以便從不同角度捕捉這難得的鏡頭;我則在一旁忙著打撈如鏤空織花般美麗的葉脈網。手伸進滿是蝌蚪的水中是種奇妙的經驗:輕柔得難以察覺的觸碰是它們的招呼。得到各自滿意的戰利品,我們離開了無月的林道。

 繁華烏來

烏來還有另一個面相;一個較被大眾所熟知的面相。每逢週末,只要天氣不太差,白天新烏路上必定大塞車。辛苦抵達烏來,停車位也是一位難求。走進主要商店街,兩旁林立著擺設琳瑯滿目的藝品店、標榜原住民風味餐點的飲食店、還有新潮的露天咖啡座,無論店裡店外,完全可用「人潮熙來攘往,摩肩接踵」來形容。烏來瀑布附近,往雲仙樂園的纜車來去匆匆,忙著搭載興致勃勃的遊客。每年桶后溪開放的季節,溪邊戲水、釣魚、烤肉的人群恐怕比水裡的魚還多。這是假日白天的烏來。

太陽落下地平線後,當山林隱入黑夜的顏色之中,各家溫泉館的燈光逐一點亮,映照出烏來完全不同於白晝的面貌-像是白天的清純少女,晚上濃妝豔抹到夜店留連的情景。緊鄰著不寬的馬路邊,蓋得一棟比一棟大,裝潢也比豪華、比雅致的溫泉館,近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在烏來快速冒出。其中最昂貴、也最著名的「春秋烏來」,販賣著像我這樣的窮酸所消受不起的奢華。

建築物外牆的柔和燈光一打起,夜色中的溫泉館顯得更高大。當奢華被扭曲成等同於品味,也等同於少數人的特權之時,我彷彿看見烏來原住民淳美的文化在金錢攻勢下一步步撤退。燈光營造出來的夜景雖然漂亮,卻是到哪裡都一樣,不論在烏來或台北市東區。

 烏來三峽聯外道路開發計畫

假日人潮所帶來的塞車問題日益嚴重,而新烏路是目前車輛進出烏來的唯一道路,於是烏來鄉公所提出闢建「烏來至三峽熊空聯外道路」的計畫。預定開闢路線將由西羅岸產業道路末端開始,經由美鹿山山腰,穿過拔刀爾山及高腰山區,再經加九嶺山區沿熊空溪溪谷開出來。鄉公所認為,新建聯外道路一方面可紓解新烏路假日的遊客潮,另一方面可連結三峽熊空、北橫旅遊景點;幾個景點聯成一線之後,將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促進烏來發展。

烏來鄉公所繪出了未來的藍圖,那麼現在這條預定路線上的光景如何呢?翻過西羅岸路底因道路拓寬工程而遺留下的大土堆,眼前是整片竹林和一條勉強可容一人通行的小徑。往前行個幾十公尺,便進入原始林區。再向裡邊走去,若沒有手中竹杖的協助,我大概已經直接滾下山了-山路極其窄小,只能算是獵徑;土石鬆軟,坡度又很陡,說不定有六十度。但在這片濃密而富含水氣的森林裡,落葉混合著泥土,以及樹木、籐蘿和其他植物釋放出的氣味,揉合成一種特殊的香氣,不停地觸動我的嗅覺神經。眾多大樹上還掛著粗如人臂的藤蔓;泰山若在此地,也會很快樂吧。

預定道路將切割過去的山脈,是雪山山脈向台北盆地的延伸,山勢連續、林相完整,為重要的生物廊道,也是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主要棲地。過去在這一區所記錄到的物種除了較常見的山豬、白面鼯鼠外,還有多種保育類動物,包括長鬃山羊、藍腹鷳、穿山甲、翡翠樹蛙…等。另外植物種類亦相當豐富,例如當地特有的蘭花。

至於預定道路可以發揮紓解交通的作用嗎?從烏來起點處經熊空,再到三峽市區約有三十幾公里,加上回台北的車程,難以想像台北遊客利用這條路的意願會多高。且三峽一帶假日車潮擁擠程度更勝烏來,從烏來過去的車輛恐怕只會讓交通更加惡化。

 道路開發對自然生態的危害

開路所帶來的生態破壞,所影響的不只是道路面積上被鏟除的植被,還包括因施工過程干擾、林相破空,陽光直射原本濃密潮濕的原始林,而造成植被大尺度破壞;對於森林生態及水源涵養功能影響相當大。烏來地形陡峭,地質不穩定;原先依靠年久植被穩固的土壤,一旦開路即經常崩壞。颱風過後路段往往幾乎無法通行,只有一再利用水泥穩固邊坡。年年重複這樣的工程,不但浪費公帑,而且對環境和景觀破壞嚴重。另外,傾倒施工廢土將影響水質;加上颱風過後崩塌路段可能形成的土石流,河川將嚴重淤積。而烏來三峽預定道路所經過的溪流,即是大台北地區飲用水青潭水源保護區的集水區。

道路開發也會造成生物棲地島嶼化效應:動物遷移覓食的路線被阻斷,形成生態孤島,而導致區域內原本生態環境喪失,族群食物資源匱乏乃至滅亡。烏來三峽聯外道路的開闢,將可能導致拔刀爾山至熊空一帶地區,較敏感的大型哺乳動物如山羌、長鬃山羊,或地棲性鳥類如藍腹鷳等,全數滅絕。

 反開發大串聯

有生態破壞危機的地方,就有人站出來護衛。現在反對烏來三峽聯外道路開發案最力的烏來關懷聯盟,是由一群七年級的台大保育社學生所發起的。烏來一直是他們社團活動的後花園,長久的相處對當地植下深厚的感情。去年七月得知聯外道路開發案正在規劃後,學生們開始收集當地生態資源紀錄,並深入了解山區道路開發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其後並訪談許多當地民眾,整理出在地認同的交通替代方案,期盼對烏來交通改善提供實用的建議。

當此同時,學生們也開始拜訪環保團體,尋求支援。是年九月與荒野保護協會結盟,在荒野保育部黃柏鈞的大力協助下,運作層面加深加廣,終於「烏來關懷聯盟」在十二月正式成立,多個保育團體加入共同努力。電台、報紙的報導相繼出爐,媒體曝光率提高後得到各方更多支援。聯盟並自設網站,進行反烏來三峽道路的連署。

今年四月工程顧問公司向烏來鄉公所作環境影響評估期末報告時,一些台北縣的環評委員也主動到場關心,並有委員表示不贊成此一開發案。烏來關懷聯盟長時間以來的努力,此刻算是在自然生態保育對抗不當道路開發的戰線上,佔了一點點上風。可是縣政府雖尚未同意開發,鄉公所卻已藉道路工程改善之名,如火如荼地進行拓寬預定聯外路線前的西羅岸產業道路;施工土石大量堆置,路旁水泥護牆亦已砌起,破壞已然造成。這場生態保衛戰未來的發展仍難以預料,聯盟還有一段長路要走。(烏來關懷聯盟網址:http://home.kimo.com.tw/syhalpinia/ )

 眼中不同的遠景

主張「交通建設」的人士和保育團體之間的角力,彼此堅持,只因各自眼中看見的是不同的未來。目前烏來的遊客量雖多,真正獲利的還是財團所投資的大型溫泉館,對當地原住民自行經營的民宿反而造成排擠效應。新聯外道路開發所可能帶來的遊客潮,並不會改變現在的消費型態,倒是有可能變本加厲,使資本小的原住民商家生存更形困難。於是大量觀光財流入了烏來,卻沒有改善當地多數人的生活,反而肥了外來財團們的口袋。

烏來關懷聯盟主張維護當地原始生態,配合原住民泰雅文化的特色,推動優質生態旅遊,改善目前的大眾旅遊方式,讓觀光帶來的福祉回歸原住民社區。和原住民獨資、正在裝潢中的沙力達民宿主人閒聊,聽她談起入口門廊因為資金不足,無法採用傳統竹木材料,只好以塑膠浪板替代的無奈,心中感慨良多。想起豪華溫泉館前的泰雅風格砌石、圖案,及裡面的舞蹈表演節目;烏來原住民被財團剝削去的,不只是自然資源,還有他們的文化。

在路上塞車、到目的地人擠人的通俗旅遊方式,和優質生態旅遊之間,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 狂戀公路

把視線從烏來移開,回顧過去台灣因道路開發所造成的生態破壞,真可說是血淚斑斑。北宜高速公路的坪林隧道工程挖斷了大雪山的水脈,萬年雪水奔流而去,導致現在南勢溪冬季補注水減少,也影響翡翠水庫的進水量。花蓮台十一線拓寬工程,美麗海岸線全化作人稱「肉粽」的消波塊堤岸,往日風華不再。中橫公路開發後沿線人口增加,山坡地超限利用,破壞水土保持導致連年土石流,九二一地震後更是柔腸寸斷,至今無法全面修復。其他大小事例,族繁不及備載。

歷史的教訓雖擺在眼前,多數台灣人民卻仍視「交通建設」為地方福祉,不惜透過政客大力爭取。箭在弦上的蘇花高速公路,全線穿山越嶺,百分之六十以上為隧道和橋樑工程,不知將破壞多少好山好水。連人煙稀少的台東,政府也計劃興建東部高速公路。台灣人對公路的熱愛,也許是另一項世界第一。

(相關資訊: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492/article019.html, http://home.kimo.com.tw/syhalpinia/newsfr.htm , http://ecocity.ngo.org.tw , )

 終極疑問

夜深時分駕車離開烏來,冷清的新烏路上,車頭大燈打在道旁的邊界警示反光點,閃出一粒粒白色光芒,詭異地呼應起我在幾個鐘頭前見到螢火蟲時的感動。轉念想到,如果將來有一天,桶后林道也為了觀光發展,拓寬鋪上柏油再加裝路燈,那麼在螢火蟲棄當地而去之後,夜間我們是否只剩下路旁反光點的光芒可欣賞了呢?那個長久徘徊在我的,也在很多保育人士心頭的終極疑問,再次浮現出來:台灣的公路網要綿密到什麼程度,自然棲地要被切割成多少、多小塊,台灣人才會覺得交通夠便利、夠進步?

(刊載於新觀念雜誌第195期,2004年6月)

後記:烏來三峽聯外道路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於2005年12月9日遭縣政府否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