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決定健康
忙碌的現代社會裡,大多數人日常汲汲營營於追求金錢與名聲,其他一切都變得次要;等到身體出了狀況,才忙不迭地四處求醫,仰賴各式各樣所謂高科技醫療保健手段來拯救自己。然而人畢竟不是機器,身體損壞到某種程度之後,不是靠外力能夠修補復原的。身體健康需要細水長流、持續地小心維護,也就是說係由日常生活方式所決定-清潔的居住環境、營養合宜的飲食、作息正常與適度運動、保持精神愉快,自然不容易生病。
上世紀末國外有人給健康的生活方式創造了一個新名詞-樂活(LOHAS,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的縮寫),意即一種「關注健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代表呵護心靈、身體、地球的生活型態。十年來「樂活」逐漸在歐美蔚為風尚,而有所謂「樂活族」的產生:一群人標榜樂觀、包容與成熟的思維,注重心靈成長與終身學習,少油少鹽低糖的均衡飲食、優先選購有機(無毒)農產品,經常運動、適度休息,減少製造垃圾並進行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盡量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使用相對環境友善的商品…等等。據稱在美國每四人中有一人是樂活族,歐洲約是三分之一。
自掃門前雪解決不了問題
樂活的本意是正面的,但在目前拼命鼓吹「拓展新市場商機」與「時尚」的媒體風氣下,無可避免地遭到部份扭曲。比方說,樂活主張要喜愛自然、注重環保;於是有些自稱熱愛大自然的人,開著大排氣量的昂貴休旅車到郊外野地、溪床上馳騁,說是「親近自然」;但算算一路上排放的廢氣,以及被大車輪毀壞的植被、壓死的水中生物,這種行為根本就是破壞自然的反環保。另外像是為追逐「有機飲食」的風潮,購買昂貴、包裝精美的進口有機食品,這些食品為長途運送過程的保鮮而加重包裝、外加運輸本身消耗的能源,也都是不環保,但在「時尚」、「精緻」的廣告口號下,這類消費反而成為高格調的表徵。
過環保的生活,是一種誠心的自省與自律,與本質為虛榮的所謂時尚毫無關係。以追求時尚的想法來做環保,通常做的只是表面工夫,而且也不可能持久。
樂活之所以會納入環保的概念,係因為環境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大家都知道生活在空氣清新、水質良好地區的人自然長壽。因此樂活的出發點還是利己思想: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在生活中做環保是必需的。然而自掃門前雪式的利己思想,很容易產生盲點,亦即因不願意損及自己的舒適便利,對最關鍵的問題視而不見-只有簡樸生活才能真正改善環境;因為過度消費導致的大量能源消耗,正是破壞環境的元兇。這就是為何即使號稱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樂活族,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危害著全球環境。
改變心態,改變消費形態
現今充斥的健康威脅-黑心食品、殘留農藥過量的蔬菜水果、抗生素浮濫的肉品、嚴重污染的環境,其實都和利己主義以及人際間的疏離冷漠脫不了干係。 在目前的商業模式下,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動是很薄弱的(除了金錢交易以外根本沒有互動),消費者不知道農產品的來歷、生產所需的成本,只知道比價,也造成生產者為了壓低價格而不得不使用大量生產、快速收成的生產方式,使得環境遭受破壞,消費者也無緣吃到自然健康的食物。消費者對生產者與環境的漠不關心,結果是傷害了自己。
在市場機制主導下的社會,需要消費者自覺改變消費取向,才能導正扭曲的生產關係;而大眾消費心態的改變也需要有心人的推動。國際間行之有年的公平貿易運動,就是一個例子。
公平貿易與「公平交易」不同,後者僅著重消費者權益,公平貿易則擴及第一線生產者與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弱勢生產者獲得符合付出的收入,而不至於遭中間商剝削。公平貿易不但對生產者友善,也對環境、消費者友善。就農產品而言,因為收入有保障,所以農民不必用剝削環境的生產方式;這意味著農民不必大量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做集約生產,在照顧到環境生態的同時,也照顧到消費者的健康。
當然符合公平貿易的產品,絕對不是市場上最便宜的。然而大眾應該具備這樣的意識:有所求,就必須有所付出。沒有環境正義、不顧勞動者權益的社會,不可能提供大眾健康與穩定的生活。
樂活,從關心陌生人開始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前幾天,四川汶川地區發生了大地震。看見媒體上眾志成城奮力救災的報導,很令人感動;然而我禁不住想,大眾這樣的熱情,能持續多久呢?遭到天災重創的地區,搶救傷患是短期的事,但重建則需要多年的努力;尤其對當地原本就弱勢的族群而言,前途更是坎坷。1999年台灣中部發生造成二千多人死亡的921大地震,好幾年後受災的少數民族部落仍然沒有恢復地震前的經濟狀況。短暫的熱情幫助有限,災區重建需要長期的關心。就問這樣的問題好了:即使地震過去後一、兩年,你還願意因為是災區生產的糧食或物品,花比平常多一點的錢來購買嗎?對我們個人來說那只是一點付出,然而累積許多人的一點付出,可以造成關鍵性的改變。
其實還有很多人,即使沒有遭受天災的打擊,仍然因為市場機制的剝削而生活在極度困苦中。而市場機制之所以能輕易地剝削基層的勞動生產者,就是因為消費者的漠不關心-消費者只在乎自己是否能以最低的價錢買到最多、最好的東西,而不去想這樣低價的商品,是不是用破壞環境和奴役勞動者為代價換來的。自私自利的行為通常會遭到反噬:污染的空氣與水、環境中無所不在的毒性物質無止盡地侵蝕人們的健康,這就是「消費至上」的社會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獨自生活於所有人之外。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需要眾人共同努力,維護環境與勞動生產者的基本尊嚴-即使是陌生人,但勞動者的生產方式卻影響所有人的健康。樂活,請從關心陌生人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