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營養品迷信

中國人是最講究「補」的民族,無論食補或藥補,都有著悠久歷史與繁多種類。不過老式的進補法從材料採買到燉煮過程,可謂費時費事。現代人一切講求快速便利,於是各種各樣包裝好的藥片、膠囊、粉末、口服液,打著營養補品的名號、頂著讓人不明究裡的科學名詞,紛紛湧現於商場貨架上,賣得熱火朝天。

這樣的現象引發兩個疑問:第一,你真的需要補嗎?即使要補,該補什麼、補多少呢?第二,市面上販賣的營養補品,真有他們所稱的功效嗎?

先來討論第一個問題。營養不良,才需要補。營養不良分為兩類,一是貧困人民因糧食匱乏造成的,另一類屬於吃的量雖足夠甚至過多,但由於食物本身營養成份不佳或偏食引起的。因貧困而營養不良者通常沒錢買補品,所以營養品市場針對的消費群乃是後一類。

咦,有錢吃又吃得多,要怎樣才會吃到營養不良的地步?人體是非常微妙的,需要的營養素並非愈多愈好,而是講究平衡;過多或過少都會損害健康。但人體也有自身的調節機制,不需要每天每種營養素都攝取到恰恰好,在一段時間內獲得所需的量即可。因此,長期偏食-尤其食肉過多、蔬菜水果少-是導致營養不良的一大因素。然而這種狀況的營養不良,只要改變偏食的習慣就好了,不必猛吃營養補品;更何況吃下去的補品是否確實補到不足之處,也沒人能保證。

並不貧窮,但攝取的食物營養成份不佳,普遍是經常外食及吃加工食品的後果。餐廳飯館除非特別高級者,都要求降低成本以獲取較多的利潤,而這個成本有不少出在食材上面-買便宜但品質差的食材,用一堆油鹽辣子製造濃重口味來遮掩。加工食品方面嘛,首先,凡食材加工程序愈多,維生素與其他微量營養素損失的比例愈大。此外,食品加工業「科學化」後,以廉價食料配合各式各樣人工添加物製造假美味的例子不勝枚舉,之前介紹過的「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一書中有詳盡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買多樣化的新鮮食材回家烹煮,是獲取均衡營養的最佳途徑。營養均衡,自然不必再花錢買營養補品。我自己停止吃綜合維他命已經好些年了,並沒有出現維生素缺乏的症狀,也不覺得身體與精神變差。而且,維生素攝取過量是會中毒的。多年前添加油溶性維生素A、D、E的食用油在台灣風行過一陣,後來沈寂下去,即因這類添加不見實效,反增風險。同理,其他任何營養素攝取過量也都有害無益。新鮮均衡的飲食配合適量運動,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胡亂飲食卻期望用維他命、鈣片或莫名其妙的藥補品來增進健康,無異緣木求魚。

好吧,如果覺得自己非補不可,那麼市售營養品功效如何?事實上,這個問題根本得不到可信的答案;沒有任何公正的科學研究來證實。換個角度來看,商人銷售產品目的為圖利,而不在於增進消費者健康;產品只要銷售量好又不至於遭到國家取締,不管裡面什麼成份,商人都會積極的賣。那麼提高銷售量的辦法為何?通常不是選用上等材料以強化營養功效-成本高不划算,而是在媒體上大打廣告、名人代言,並且用一般人不熟悉的科學名詞來混淆視聽。舉個例子,當我看到氨基酸片的電視廣告時,不禁瞠目結舌。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元;蛋白質經過消化分解就變成氨基酸。換句話說,任何蛋白質成份高的原料-即使是廢肉、豆渣-都可以用來提取氨基酸。在城市人口肉食量已經偏高的今天,竟然還要補充氨基酸,也只能嘆服於商人的生意頭腦和宣傳手段了。

任何號稱有神奇功效的營養品,無一例外是宣傳的結果,而非科學實證。事實上,許多醫學與藥學的研究,根本就由相關利益團體贊助,以其研究結果作為宣傳的根據,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學術。台灣的商周出版於2007年翻譯出版了一本大爆乳製品產業內幕的書-「牛奶、謊言與內幕」,原作者為法國記者蒂埃里.蘇卡(Thierry Souccar)。該書引用大量的科學研究資料,反駁牛奶是營養聖品的觀念,並指出攝取過多乳製品有害健康;更重要的是,該書揭露了牛奶如何爬升至營養聖品的地位-靠產業利益團體長期系統性、持續不斷的宣傳,並遊說政府與其掛勾,甚至制定法案,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將乳製品灌到群眾信念裡。

1920年代末,英國乳品製造商開始在小學裡賤價販賣乳品,並以樣品贈送手法造成轟動。接下來,製造商對農業部展開密集遊說,終於在1934年英國農業部開始實施「牛奶法案」,所有小學生每天有一瓶納稅人贊助的牛奶可喝。英國德倫大學研究員彼得‧愛金斯(Peter Atkins)對這個過程的描述是,「在政治人物心中,為液態乳製品製造商提供一個市場的經濟需求,勝過於為缺乏營養的兒童提供營養補充品。」

爾後,「在學校喝牛奶」的政策從英國傳到美國以及法國;經由不遺餘力的宣傳,乳製品商成功地讓醫生們相信牛奶是一種重要的食品,當然在銷售方面也大獲全勝。然而這樣證明了牛奶神奇的營養功效嗎?一項研究顯示,1985年香港女性的股骨頸骨折(骨質疏鬆引起)發生比例為中國大陸的四倍多,顯然與香港人西化飲食習慣-乳製品、肉類、鹽和甜味飲料攝取量大,有密切的關係。

更可怕的是嬰兒奶粉的行銷手法。1970年代轟動一時並延續十餘年的「抵制雀巢」運動,肇因於雀巢公司在第三世界國家利用媒體強勢推銷嬰兒奶粉,僱用穿著護士服的非專業女性打工人員在醫院發送免費試用奶粉,利用包裝上強壯的金髮嬰兒照片讓母親們誤以為人工奶粉比母乳更進步。雀巢公司所給的免費試用份量往往巧妙地超過母親能夠自然泌乳的期限,那些踏出醫院的貧窮母親,剩下再也無法分泌乳汁的胸部,只好以擺地攤、撿破爛、作手工藝或種水果賺來少得可憐的錢去買昂貴奶粉,又不得已用過量骯髒的水稀釋沖泡,讓許多嬰兒死於營養不良與痢疾。在菲律賓,有30%的人每天收入在一美元以下,但是許多人聽信奶粉公司的行銷,84%的新生菲律賓嬰兒都喝進口奶粉,而每年有16,000 個嬰兒死於不當餵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全球每年有一百五十萬名嬰兒因為缺乏餵哺母乳,死於感染和營養不良。

任何營養素攝取過量都有害身體。世界上沒有萬靈丹,也從未聽說懶惰和倚賴外力、盲信盲從能讓人健康長壽。想要活得健康,就得多花時間與精神照顧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哪個領域都是一樣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