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約1049~1130後,另一說約1070~1150後),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北宋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靖康之難後,中原紛亂,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太尉邵淵薦之,奉旨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賜金帶。
李唐上接北宋畫院之餘緒,下開南宋畫院之風氣,在宋代繪畫史上是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李氏擅畫山水與人物,兼工畫牛。山水畫風除沿襲北宋范寬之濃墨重筆外,又遠承唐代李思訓(654~718)之青綠重彩技法,而相融揉,發展出以水墨為主、青綠相輔的小青綠法,借復古以創新,師古又不泥古。李氏創大斧劈皴法,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不用魚鱗紋,而有漩渦動盪的感覺。晚年受江南景色的陶冶,筆闊、墨潤、勢暢,畫法去繁就簡。李氏綜合性的獨特風格可謂「雖變於古,而不遠於古,似去古詳而不弱於繁」,儼然成一代大師,為南宋院體畫法的締造者,與劉松年、馬遠、夏珪合稱「南宋四大家」。
李唐最著名的作品是「萬壑松風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與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並稱為故宮鎮院三寶。我沒有選擇臨仿萬壑松風圖,原因並不是畏難,而是在於尺幅。我製作「古調新聲」系列的原則是「畫大不畫小」,亦即仿作必不小於原作(常放大兩倍以上),因為我選擇色彩表現較好的粗麻畫布,相對就在筆法細膩度上有所犧牲。若油畫仿作小於原作,那麼要犧牲掉的細節,可能就多到失去臨仿的意義了。萬壑松風圖高188.7公分、寬139.8公分,以我目前工作室的空間設備,同尺寸臨仿已不甚切於實際,遑論放大。於是以尺幅為優先考量的結果,我從故宮典藏資料庫網站裡,選中了煙嵐蕭寺圖。
煙嵐蕭寺圖雖然不大,走的路線仍是北宋山水的雄渾風格;層巒疊嶂、瀑布流泉、僧舍旅人、縹緲雲霧,一應俱全。原作圖片發黃十分嚴重,難以從墨色深淺變化感受作者意欲表達的氣氛,只能由題目著手。「蕭寺」意味時節為秋季,從畫面裡有不少枯枝的描繪,表明並非初秋;然而樹葉仍有一定的濃密程度,因此也尚未到晚秋,約莫是中至深秋時節。秋季是個可以呈現多樣風情的季節,從秋高氣爽到秋風颯颯,繽紛多彩到蕭瑟黯淡,輕鬆愉快到憂思滿腹,任君選擇。前面說了,原作氣氛已難感受,所以我便自由發揮了。本人向來不喜惆悵傷感的調調,蕭瑟氛圍就此出局;原作描繪的山形看起來有點虎斑樣式,俗話形容天氣又有「秋老虎」一詞,因此我決定製造「雲湧秋老虎」的場面。山石色調設為褐黃,秋葉則是橙色、褐色與綠色交雜;寺廟僧舍取黃牆灰瓦,只有寶塔是紅牆綠瓦;藍得發紫的天空襯托出雲朵的潔白,同時對比呼應山系的色調,使畫面張力十足。
這就是我的秋之宣言~即使生命正無可避免地走向凋萎,仍要轟轟烈烈盡情釋放。人到中年,人生入秋;我以何種態度面對前路,無須多言,盡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