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陳家安瀾園重建計畫》簡介

安瀾園平面圖
安瀾園平面圖|張鎮西提供

浮雲情韻 2024.10.2~10.12 | 展出高仿卷軸

文/陳敏澤

本次展出的3幅高仿卷軸,原圖出自2022年緬懷家族故地而作的《安瀾園遙想》油畫系列,其中的〈古藤水榭〉、〈碕石磯〉和〈天香塢〉。安瀾園遺址位於浙江省海寧市,為清代海寧陳氏的私家園林,曾極富盛名,後來毀於太平天國,如今徒留幾口池沼、幾截石板橋。所以這系列創作乃是出自想像,而非實景。將油畫原作掃描數位檔案,輸出至宣紙上,再用卷軸裝裱;除了攜帶和收藏方便,也好似將油畫轉變成「國畫」,增添形式上的趣味。

海寧陳家,我出身的家族,在歷史上曾經非常顯赫:明清兩朝一門三宰相,進士三十一名、舉人逾百、秀才近千;乾隆皇帝下江南,四次駐蹕陳家的花園,賜名安瀾園,可想見其引人入勝的程度。我的姊姊,身為建築師,一直期望自己能重現安瀾園的榮景,即使只在圖紙上呈現。可惜,姊姊來不及將心願付諸實行,便已撒手人寰。我想,自己能為她做的最後一件事,應該就是完成這樁心願,雖然僅以我能力所及的形式。於是,我的安瀾園重建計畫,便由此展開。

本計畫得以成立,要歸功於海寧當地熱心文史的人士,特別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失落的安瀾園》一書的作者張鎮西先生。若非考古資料皆已齊備,我根本無從著手。正因有《失落的安瀾園》豐富資料做為根基,我才有此創作發想。該書中不僅繪製出安瀾園的復原平面圖,並完整收錄歷代陳家人與賓客的遊園詩文,讓安瀾園的風采通過文學表述,栩栩如生、如在目前。而我的重建計畫,便是將我心眼所見的安瀾園各處景致,以平面繪畫呈現在大眾面前,並帶給觀眾彷彿身歷其境的遊園體驗,亦即呼應中國山水畫「可居可遊」的傳統。

安瀾園面積號稱百畝,其間景點不下數十處;然而我的時間和創作能量皆有限,勢必有所取捨。幾經考慮,我決定用兩套系統來解決這個課題:一是《安瀾園遙想》系列,由十幅尺寸皆為60×60公分的油畫組成,畫面涵蓋園區中島(主建築群)及四大池水域週邊景致,著重各景點的相對位置關係,建構出園林的整體樣貌;其二是《安瀾園二十四景》系列,包含二十四幅25×27公分的水彩畫,取用最早經營此園的陳元龍所作《遂初園詩十八首》提及的景點,加上六處其他文士吟詠讚頌之地,畫面著重各個景點自身的特色,以補《安瀾園遙想》漏失之處。如此一來,觀眾既得窺安瀾園全貌,亦可感受不同景點獨有的情趣。

《安瀾園遙想》的十幅景色,配合先人的讚詠詩文,納入日夜晨昏與四季變化,呈現園林多采多姿的各式風情和文人意趣。十幅圖的次序乃依照遊園路線安排:從進入中島主建築群的小石梁橋開始,西行穿過古藤水榭,來到環碧堂前,再繞行向北過橋到賜安堂,繼續西行至水邊碕石磯,然後進入西池的竹深荷淨,接著往東南走到天香塢,再續向東南行至群芳閣,之後沿南池西岸經漾月軒行至南岸的南澗亭,夜間於漾月軒賞月——對岸燈火處為十二樓,樓外即是園門。各圖雖以單一建築命名,但除了表現室內景的〈古藤水榭〉,其餘圖面皆涵蓋三處以上景點,讓觀者可藉此建立明確的相對位置概念。

《安瀾園二十四景》以水彩取代水墨,模擬傳統圖冊的形制;圖面小、取景近,著重營造居家生活的親切感。不像《安瀾園遙想》講究嚴謹,我刻意用如同坐在自家庭園中寫生的態度來畫這系列,賦予作品輕鬆諧趣的情調。

系列完成,我把圖畫掃描的影像輸出至A4紙面,拿到姊姊的墳前燒化。因為我的安瀾園重建計畫,本質就是一場建醮、一個人的水陸大法會;超渡的不僅是我最親愛的姊姊,也包括家族被暴力覆滅超過一個半世紀以來、所有族人的遺憾——我們終將聚首元宇宙,於這座不朽的林泉中。

【海寧陳園】圖面及相關文章連結

浮雲情韻——陳敏澤個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