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園二十四景(9-16)

赤欄曲橋
赤欄曲橋

 倒影臥波紅,人從鏡中走。

絕勝柳蔭遮,赤欄三百九。

——清  鍾大源【安瀾園十六詠】之紅橋

現今安瀾園遺址僅存的建物、幾截曲折石板橋,當年有著艷紅的欄杆,分隔大池與東池,位處關鍵,是園區中央一道無法忽略的風景。橋面貼近水面,閒步於上,彷彿凌波微步;展望四方,煙波浩淼,復又林木蔥鬱,令人胸懷大暢。

澂瀾館

塍將盤紆又一池,步欄曲屋俯漣漪。

幽篁風度鳴千管,高柳晴空織萬絲。

山愛斜陽迴照處,水留新月未沉時。

西來顥氣先秋至,一望空明有所思。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澂瀾館

澂瀾館位於中島西岸,正面朝西、瞭望大池,夕陽西下時分,天光水色映照之下,整座館舍沐浴在溫暖的橙色光暈中。依據詩句中的“幽篁”、“高柳”,四周遍植竹子,一株高大的柳樹,安排在連接掞藻樓的曲廊後方。

煙波風月亭

最愛虛明景象殊,凌空小榭儼冰壺。

天邊風月為吾有,江上煙波得似無。

橫笛飛聲千樹動,高吟寡和一亭孤。

此身已在塵氛外,寧必扁舟下五湖。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煙波風月亭

遂初園的煙波風月亭,後來成為安瀾園的和風皎月亭,但我還是偏愛原名。亭子位於澂瀾館北側,突出岸邊數公尺,三面環水;要賞月的話,除非失眠,基本就只賞到上弦月;反倒是池面水氣瀰漫之時,浩浩湯湯,臨景彷彿「獨立蒼茫自詠詩」,園池瞬間成五湖,神遊任自漂泊。

逍遙樓

梅杏重重繞一洲,背山臨水有高樓。

花香縹緲穿雲近,樹色參差入幕收。

夜靜潮聲來枕上,風清月影滿床頭。

海天空曠憑閒眺,便擬逍遙物外遊。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逍遙樓

逍遙樓高二層,正面朝內院,背面隔著小溪便是梅嶺。就我個人偏好而言,與其俯瞰內院花叢樹間人影晃動,不如站在樓背面的陽台,享受獨擁整片自然風景的隱密感,更加愜意逍遙。故此處描繪逍遙樓北面,春日粉色桃杏花環繞著建築物,板橋架在小溪上,過橋即是已成繁茂綠葉的梅嶺;西面池水如鏡,映照著柳條兒新綠。

靜明書屋

林幽徑杳似深山,靜掩書堂水一灣。

北牖南榮風日好,花香鳥語性清閒。

堆床卷秩空摩眼,滿地莓苔欲閉關。

只有樵青來竹外,茶煙一縷聽潺湲。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靜明書屋

讀書需要安靜,所以書屋該位處最不易受打擾之地,也就是梅嶺北側、城牆根下,安瀾園的邊陲一隅。為了強調沈浸書中世界的遺世獨立感,本圖刻意隱去所有暗示書屋所在位置的資訊,唯見竹木環抱小樓一進——這是個可以暫時隔絕塵俗紛擾,以一壺好茶、一本好書,滋養心靈的安全屋。

賜安堂

主恩安老賜林泉,近水堂開別有天。

竹樹蔭濃飛濕翠,山巒環擁漾晴煙。

八窗風月疑塵外,四面芬芳列眼前。

誰信此中安一叟,太平無事獨脩然。

——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賜安堂

根據《南巡名勝本》安瀾園圖,遂初園時期的賜安堂,應該只有一層樓,乾隆駐蹕之後才擴建成三層。不過我仍選擇依照陳璂卿《安瀾園記》所述,樓高三層、三面如一,來塑造其形;同時清楚交代其與雲林山、碕石磯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碕石磯

山阿水澨正涼初,坐愛磯頭望太虛。

便欲遨遊窮碧落,可知俯仰在方渚。

波光搖蕩曾何定,雲影浮沉任所如。

回首乍看新月上,手中垂釣已忘魚。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碕石磯

《安瀾園遙想》十景中,已包含碕石磯,且就前述詩篇的意境,實在難以找出別樣取景角度,因此本圖不免有重複之嫌;但為了《安瀾園二十四景》系列本身的獨立完整性,我決定保留此景,僅在構圖上將鏡頭拉近,並利用水彩透明輕盈之特性,營造出有別於油畫濃艷夕照的淡雅風情。

翠微亭

山頭亭子白雲間,修竹卷松列翠鬟。

野鶴飛從岩下過,天香近向月中攀。

路穿石蹬藏三徑,橋鎖清池剩半環。

策杖登臨朝復暮,散人今擬號高閑。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翠微亭

翠微亭位於雲林山頂,四面竹林圍繞,雖身處制高點,其實無法展望湖山景色;從園內其他地方,也看不到此亭,正好營造「獨坐幽篁裡」的意趣。圖中為明示翠微亭之所在,不免竹開一面;山腰松林茂密,山徑盤曲,下至碕石磯和環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