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園舊有名,岩壑窈而清。
城市山林趣,春風花鳥情。
溪堂擅東海,古樹識前明。
世守猶陳氏,休因擬奉誠。
——清 乾隆 御製詩【乾隆二十七年駐陳氏安瀾園即事雜詠六首】之三
安瀾園門,實際上是園子的第三道門——經過大門、儀門之後,門上懸有乾隆御筆所題「安瀾園門」黑底金字匾額。庭院深深的三重門,彰顯陳氏家族的社會地位。儀門與安瀾園門之間是一大片老榆樹林,系列第一景採取春天榆樹嫩綠色果實成串掛在枝頭、落在地面的場景,呼應「榆(餘)錢滿地」的好彩頭。
莫嫌近市少清娛,林水悠然有一隅。
種樹十年蔭已茂,為山半仞意成圖。
還家敢擬鄉名鄭,歸臥真堪谷號愚。
童子候門迎我笑,田園猶喜未全蕪。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城隅花墅
踏進安瀾園門是一小院,穿過二門又是一進院落,正前方是城隅花墅的圍牆,牆前有一造景;院子西側門才是通往花園之路。城隅花墅是園主人的居所,一般遊客不得擅入;故此處只描繪身處花墅前院內可見到的景色:牆前造景、牆頭露出的建築上層與樹冠、東側建築物、園門院牆等。
不逐繁花競豔陽,孤高獨佔早青光。
臨溪枕石波同潔,繞檻環流雪有香。
玉骨珊珊仙子降,冰容皎皎俗情涼。
相看冷淡閑中趣,卻笑成蹊客自忙。
——清 陳元龍【園中早梅】
穿過園門,一條長廊向北行,通往小石梁橋頭東的滄波浴景軒;長廊與池岸之間的綠帶,種植成片的梅花。長廊名為「引勝」,合理推測走在其間可欣賞水面對岸景色,因此梅花植株應屬於相對矮小的狀態,庶幾不至於完全遮擋遊人視線。
隔塵便是白雲鄉,笑指溪橋擬石梁。
行過東西殊縹緲,水分南北自汪洋。
高梧影直閒垂釣,雙柳蔭濃坐納涼。
最愛月明風靜處,淵魚極樂鳥迴翔。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小石梁
小石梁是通往園內主建築群所在中島的第一座橋樑,跨坐在向北流的水道上。橋頭東的滄波浴景軒,北側是一長條葡萄藤架,水道對岸靠著仿船形建築——溪槎;軒後隱約可見城隅花墅的建築上層。軒南岸有高大的梧桐樹一株、柳樹兩株,為岸邊釣魚人提供遮蔭。
買得吳舲倚岸東,高柯深處百花叢。
芙蕖檻畔迎初日,楊柳磯頭漾晚風。
天上坐時疑縹緲,洞房小處更玲瓏。
人間自有仙源好,漫道銀河路可通。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溪槎
主建築群所在中島的東岸,有一座仿船形建築,製造畫舫靠岸的情趣,名之為溪槎。說起畫舫,就想到秦淮河,乃是夜夜笙歌的所在;於是夜色中船艙透出的燈火,映照尋歡作樂之人的剪影,與月光、水面搖曳的倒影亮光,構成一幅豪門夜生活的風情畫。
池迴岸斗見泱泱,水榭空明繞曲廊。
蘭薄當階清影動,古藤垂架綠蔭涼。
風來嶺畔飄林翠,月到波心射屋樑。
簾幙不施貪騁目,畫圖一幅似瀟湘。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古藤水榭
古藤水榭也是《安瀾園遙想》十景之一,為避免構圖重複,此處採取高處俯視的角度,清楚呈現整座水榭與後棟建築、迴廊和溪槎、環碧堂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疎簾曲檻水中央,風月煙霞翠一堂
日暖波光搖素壁,晚晴山翠入迴廊
畫圖凝綠多生趣,几硯浮雲自有香
隔斷紅塵依碧綠,蕭閒無事對滄浪
——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環碧堂
《安瀾園遙想》系列中的環碧堂,已清楚描繪其正立面,及與後棟逍遙樓的相對關係,因此本圖換個角度,從古藤水榭後面的庭院,穿過月洞門和迴廊,來到環碧堂前廣場;一眾友人憑欄欣賞堂前水池中盛開的蓮花,悠閒消夏。
碧檻迴廊抱此軒,高低文石水沄沄。
激湍時向階前湧,過雨微聞澗低喧。
林樹風多清影動,煙波晴漾白雲屯。
置身畫裡消長晝,又見山頭月一痕。
——清 陳元龍【遂初園詩十八首】之清映軒
環碧堂西臨水處為曲水流觴。遂初園時期的清映軒,我推測後來改建成掞藻樓;不過既然十八首詩裡包含清映軒,我便將其保留,放在曲水流觴後邊,與掞藻樓相鄰。所以清映軒圖的重點變成曲水流觴遊戲,體現生活的風雅趣味。